产品别名 |
跟踪光伏支架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需要指出,传统跟踪器只能解决单面组件、平地、晴天场景下的跟踪需求。随着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,复杂地形、多种气候条件对跟踪支架的可靠性和实际增发效果提出了一定挑战。同时,双面组件的大规模应用也让传统跟踪方案更加“力不从心”。为了适应各种组件、各种天气、各种地形地貌下的光伏电站项目,中信博新能源开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光伏跟踪解决方案。这也是光伏行业内次,有企业推出人工智能光伏跟踪解决方案。
跟踪式支架,顾名思义,就是通过支架跟踪太阳光的入射角度,尽量让太阳光垂直于光伏组件。只有直接辐射比例大的地方,跟踪才有意义。与直射比相关的另外一个参数就是“法向直接辐射”,简称DNI,即一直垂直于太阳能入射方向的直接辐射。直射比大的地方,DNI也会相对偏大。下表为8个领跑者基地的直射比与DNI情况。
按风向优化布置,光伏电站受风力影响,承受的载荷由外围到内部逐渐减少。在不同地方,在不影响支架结构强度的情况下,布置不同强度材料的支架,节省了材料。固定支架的抗风能力比较强,支架的投资相对比较低。因此,电站由外到内分别布置固定支架、普通平单轴、优化平单轴。因此,在实践中根据跟踪支架的优缺点,采用灵活的布置方案,一定会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!
跟踪式故障率高是大家普遍反馈的问题。我国现有的光伏电站主要在西北,风沙大,对跟踪轴的损害特别大。一旦出现鼓掌,别说发电量提高了,就连基本的发电量都保障不了!我并没有拿到具体的统计数字,但了解的几个电站,大家都觉得跟踪式的容易坏。除了故障率,跟踪精度也达不到理想值,尤其是双轴跟踪。因此,发电量的提高也就会低于当初的预期。
不管是固定支架还是跟踪支架,都需要和光伏组件寿命保持同步,目前组件寿命多为20-25年。因此,支架的硬件强度及耐久性要经过严格测试,且跟踪支架需要进行转动,对其结构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光伏工作环境较为恶劣,尤其是在热带气候地区,虽然日照条件好,但也经常会遇到大雨,传动结构的稳定性尤为重要。
跟踪支架和固定式支架大的不同在于,跟踪支架拥有移动控制系统,不仅要保护跟踪支架,同时要根据所在位置对阳光进行跟踪,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天气、季节进行优化和调整,才能获得更高的发电量。在跟踪支架本身的软硬件都有了足够的稳定性后,也难以会遇到一些极端情况,例如部分地区会遇到冰雹,就需要监控系统及时通知运营人员,以便对软硬件进行维护和调整,以免影响发电量。